娄底加强大衡监管 (2006-02-27)
娄底市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近几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大宗贸易量日益增加,大型衡器数量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市拥有大衡近600余台(其中2005年就新增大衡50多台)。但是我市大衡管理因少数个体秤工非法拼装、改制和修理衡器而造成混乱。涟源市、冷水江市内的个体秤工,将20~30t的机械称改为50~80t的全电子汽车衡,甚至将报废的机械称回收后再拼装成30~60t的全电子衡销售。娄星区个体户朱某、龚某还打着我省某衡器厂娄底经销处的名义,非法制造30和60t的全电子汽车衡多台,销往双峰、涟源市等煤矿企业。有些购买汽车电子衡器的单位,安装调试后不主动向当地计量技术机构申请强检,而是装几车货物进行比对就投入使用。所以这几年我市非法制造、拼装、修理大衡现象严重,量值传递混乱,检定合格率不高,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我市大衡管理的现状,我们从2004年开始着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大衡的整顿规范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明确责任、认清形势。在2004年7月的全市计量工作会议上,我们分析了我市大衡管理的现状,大家一致认为,针对混乱的大衡市场,如我们放任不管,无异于严重失职,结果是既损失了企业的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同时又降低了我们质监部门的权威。我们必须明确责任,坚决制止大衡管理的混乱。我们在2004年底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大型衡器计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娄底质监局计发[2004]68号),规定娄底市计量测试检定所负责全市100吨以上大衡的检定,各县(市)计量所按照省局授权范围负责30吨及以下大衡检定工作。30吨~100吨的大衡由市计量测试检定所为主,各县市计量所配合进行强制检定。。二是理顺关系。分析我市大衡管理混的原因,我们认为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是非法制造、拼装、修理大衡,其实主要根源是我们质监部门在大衡管理上各自为战,检定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要使娄底大衡市场规范起来,必须市与县计量技术机构部门两级合一形成统一的拳头才能有力。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明确市县两级大衡的检定管理权限。其次是在湖南省质监局计量处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余万元,买了50吨大砝码和一台叉车;再次是组织市县两级计量人员到长沙,郴洲等衡器生产企业和兄弟市所学习培训。三是重点整治:为严厉打击非法制造、拼装和改装大衡的违法行为,2005年4月和5月我局计量科会同市稽查队、市计量测试所对娄底市非法制造、拼装的个体户进行为期5天的专项整治,共查处3台非法制造的全电子汽车衡(80t一台、100t一台、60t一台),4台非法拼装的全电子汽车衡,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朱某、龚某和段某等个体起到了震摄作用。
通过近两年的工作,我市大衡管理成效初步彰显,一个是全市大衡的非法制造、拼装和修理的现象得到了扼制,娄星区的朱某因为我们加大了大衡监管力度,不得跑到外地做生意去了,二个是规范了全市的大衡检定工作。三个是较大幅度提高了检定收入,2004年市测试所检定大衡60台左右,检定收入近7万元。2005年检定大衡74台次,收入22万元。尤为可贵的是,2005年大幅度增加检定收入,在我市严厉优化经济环境中,并没引起政府和用户的反感。
大衡使用量大面广,关系国计民生。我局将继续加大对大衡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非法、拼装、改装大衡以及检定不合格投入使用的大衡。同时加强内部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检定人员素质,规范检定行为,确保计量检定的到位和检定质量,根据这几年我们的工作情况,我们建议:
一是要组织对衡器检定员进行有效培训,提高检定人员素质。
二是国家总局应根据我国国情研制更有效的检定方法,修订检定规程。
三是要组织技术力量,对数字指示秤的显示器增加计量管理功能,如铅封、密码锁定、新显示器的计量管理初始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