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六个市场两成电子秤不合格
泉州市民在市场买菜时,一般来说比较相信电子秤。但日前市计量部门对市区部分市场电子秤的检定情况来看,发现的问题还不少。
“市场上有些电子秤不准,存在缺斤少两现象。”前段时间,一些市民向质监部门投诉称。春节前几天,市计量所对市区东街、西街、南门、新门、北门、龙宫6个市场的361台电子秤进行了检定,结果发现65台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示值超差的28台,使用非法计量单位的10台,使用家庭用秤的13台,自己改造的14台,合格率仅有八成多一点。计量部门称,一些经营者可能在计量所检定之时,对电子秤进行了临时修正,不然合格率可能会更低。
按照计量法有关规定,电子秤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集贸市场主办者、经营者应当将使用的计量器具报当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并申请定点定周期检定。但由于集贸市场主办者出现多元化现象,给计量管理部门开展依法检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为涉及自身的利益,经常会被经营者拒绝。6日,市计量所给这些不合格电子秤主人下发检定不合格通知书,但没有一个摊主接受。
有关人士称,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电子秤没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没有一个具体的制度来规范这个行业,电子秤由经营者自己购买,厂家应消费者的要求告诉其密码,经营者输入密码后,可以任意改变重量,造成缺斤短两,坑害消费者。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是进入市场的电子秤必须由计量部门检定,再由市场管理者把关,合格的方能进入市场,每年定期送检或由计量部门上门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