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计量院开展苏北五市农村医疗机构医用计量器具免费检定纪事
从今年年初到7月底,江苏省计量院电离辐射与医学工程计量研究所(以下简称“江苏省计量院医疗所”)的大多数计量检定人员都没有获得一个完整的周末。他们在7个月内马不停蹄在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和徐州苏北五市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穿梭奔波,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完成600多家农村医疗卫生机构,2200多台件在用大型医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为民服务、忠诚履职的时代赞歌。
7天要拿下一个县
开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用医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是江苏质监部门近年来落实计量惠民推出的“两免费”检定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2008年,江苏省质监局下发文件,以徐州沛县和南通海门两个县的6个乡镇(社区)为试点,开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用医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在试点的基础上,从2009年起,江苏质监部门每年安排2000余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开展民生计量工作。重点实施集贸市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此后,根据江苏省质监局的统一部署,由江苏省计量院承担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和徐州苏北五市乡镇卫生院在用医疗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
在江苏省计量院医疗所医学工程检测室主任夏勋荣看来,苏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镇卫生院在用医疗器具,尤其是大型医用计量器具很多时候无法定期做质量控制,为保障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江苏质监部门将这一惠民行动延续到了今年。
接到任务后,江苏省计量院医疗所立即着手编制检定计划,调派精兵强将组成医疗免费检定服务队。一场守卫农村群众生命健康的战役在苏北大地上打响。
按照分工,江苏省计量院主要承担乡镇卫生院在用大型医疗计量器具和当地尚无能力开展检定的医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医疗免费检定服务队由9人组成,分为3个小组,每组3人,由医疗所全体检定技术人员轮流组合。1月中旬,农村医疗机构免费检定正式启动,3个小组一声令下分赴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
尽管针对苏北五市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免费检定已是第二年,但江苏省计量院医疗免费检定服务队的工作却并未如预料的那样顺利。乡镇医疗机构不配合,拒检;隐藏医疗设备规避检定;乡镇卫生院负责人避而不见等问题还是不时出现,这使得服务小组的工作进度受到影响。
“盐城市盐都区的一家乡镇医院连续两年拒检。”连续两年参与苏北农村医疗免费检定的工程师王鹏说,对此,他们很是无奈。
夏勋荣告诉笔者,他很能理解乡镇卫生院这一行为的逻辑。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乡镇医院对“免费”的长效化心存疑虑,一旦所有医用计量器具的底数被摸清,将来要收起费来,他们将无所逃遁;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害怕在检定中查出问题,引来相关部门的处罚和更严厉的监管。
碰到这种情况,医疗服务队的检定员只能拿着上级下发的文件一遍遍地跟院方解释。有时,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说服医院。医疗队不得不请求当地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帮忙协调。
对于医疗服务队的检定员而言,对农村医疗机构在用医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无异于一场战斗。兵贵神速。时间和效率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显得尤为重要。资料显示,苏北五市下辖的县市总共有28个左右,每个县市下面又有十几至数十个不等的乡镇,每个乡镇有1-2个卫生院。按照要求,整个农村医疗免费检定工作必须在8月底前结束,这意味着,医疗队的3个小组必须每天完成5?6家乡镇卫生院的检定,一周攻下一个县。
每天12小时,7个月检定600多家乡镇卫生院,行程1万多公里
为按时完成检定任务,医疗服务队的队员们每天早上7点起床,然后驱车走上十几公里的乡村公路,赶在乡镇医院上班之前到达目的地。等到医院上班后,他们往往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投入到紧张的医疗设备检定过程中去。B超、X光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麻醉机、高频电刀……一台台医疗仪器设备在队员们细致入微的检测中得到调校。
在检定过程中,很多检定员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对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存在操作上的误区和盲区。每遇此状,队员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医院陪同检定的人员作一些简单的操作培训,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维护和保养建议。用医疗队队员的话来说,这是对医院负责,也是对农村群众的健康尽责。一次,在淮安一家乡镇医院检定时,工程师王鹏发现该院医护人员操作麻醉机的手法“很有问题”,忍不住现场“指点”了一番。结果,在与院方人员一来二去的互动中,他没有控制好时间,一场非正式的“培训”花费了他们小组近一个小时。眼看快到中午,院方人员坚持要留他们一起吃饭,王鹏猛然想起还有一家医院约好了上午要去检,一把拎起十多公斤重的标准器飞奔出医院大门。上了车,王鹏气喘吁吁地请求司机尽快赶到下一家医院。
由于乡镇医院分布相对分散,从一家医院到另一家医院往往相隔十多公里。尽管配备了专门的检定车,但糟糕的乡村公路路况和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路网变动使得认路、找路与赶路变成一件让人筋疲力尽的事情。
参与此次免费检定的江苏省计量院医疗所工程师邢立腾回忆,今年3月,其所在的医疗小组在连云港市郊开展检定工作时,因为实在找不到一家医院,他们只能根据车载GPS“按图索骥”,车子开行了六七公里后,司机发现前面是一条断头路,只得折回。换了另一条路开出不久后,他们又发现前方一个路段正在修路临时中断了交通。最终,这个小组不得不从一条通往港口的公路上绕道过去。一路上,邢和其他两名组员看到一辆辆满载石块和土方的载重汽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路面早已被压得四分五裂、破碎不堪,不时可见从车辆上掉落下来的石块和渣土。在这条险象环生的路上颠簸了20分钟后,汽车终于转入一条小路,他们才松了一口气。那天上午,邢和队友最终找到了那家医院,并完成了所有医用计量器具的检定,但也只完成了那家医院的检定。“一个上午只检了一家医院,这是我印象中效率最低的一次!”邢立腾回忆当时仍有些懊恼。
在“路”